淺談飲食養生之道
若是能攝取以上食物,並常做以下的養生方法,必能使您延年壽!
以上就是最好的養生之道,並祝福各位身體健康!
文章取擷:http://tw.aboluowang.com/life/
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現代人脂肪、蛋白脂、糖分攝入過多,造成了營養過剩、營養失調。從營養學角度來說,人類飲食的葷素黃金比例應該為2:5,即2分葷6分素。但是隨著經濟發展,生活改善,人們傾向於食用更多的動物性食物,甚至把這個比例倒了過來,成了7分葷1分素。所謂病從口入,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正是形成多種現代疾病如肥胖、糖尿病等疾病的根源。國際素食日的確定,提醒人們要擺脫這一不合的飲食習慣,多吃素食,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。 另外,由於肉類熱量較多,纖維素含量少,消化後產生的糞便量較大,不利於腸道蠕動。糞便在腸道內長期積存,水分被吸收,變得乾結而形成便秘。同時,糞便在腸道積存,其中的毒素又被腸道吸收,會讓人產生口臭、飽脹、嘔吐等病症。與之相反,蔬菜等很多素食含有大量纖維素,可以增加腸道蠕動,促進排便,有利於人體健康。
我們一起看看吃蔬食有哪些好處。
蔬食的好處
1:延長益壽 經常吃蔬食能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。根據營養學家研究,蔬食者比非蔬食者更能長命。巴基斯坦北部的渾匝人和墨西哥中部的印第安人,都是原始的蔬食主義民族,平均壽命極高,令人稱羨。佛教的僧人也因蔬食而享高壽。
2:降低體內毒素堆積 蔬食營養非常容易被消化和吸收,肉食在胃中不易消化,甚至進至大腸時尚有大部分未消化或只是一半消化,因此肉食在大腸中腐化極盛,且多帶毒性,對人體有害。
3:降低膽固醇含量 蔬食血液中所含的膽固醇永遠比肉食者更少,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如果太多,則往往會造成血管阻塞,成為高血壓,心臟病等病症的主因。
4:可以防癌 有些癌症和肉食息息相關,尤其是大腸癌,因蔬食中含有大量纖維素,能刺激腸蠕動加快,利於通便,使體內有害物質實時排出,降低了有害物質對腸壁的刺激損害。據美國研究數據顯示,蔬食者比肉食者癌症發病率低百分二十至四十,再加上胃癌、肺癌、肝癌等和食物毒素有關,蔬食真的可以延緩癌細胞的變化。
5:可減少慢性病 腎功能不全的腎臟病患者來講,吃蔬食,可減輕腎臟負擔,又不減少蛋白質的攝入量。文獻上也有蔬食可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報告,再加上蔬食能提高免疫力,可預防慢性病的發生。
6:避免尿酸過高 經常吃肉類而產生過高的尿酸,對腎臟造成沉重的負荷,與腎衰竭及腎結石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,吃蔬食就可以消除這一影響。
7:有助於體質酸鹼中和 人類體質是偏鹼性的,肉吃太多易使體液變成偏酸性,而增加患病的機會,吃蔬食則有助於體質的酸鹼中和。
8:減少引發胰腺炎幾率 大量進食肉類食物會使胰蛋白酶分泌急劇增多,胰頭排泄不暢就會引發胰腺炎等嚴重的消化系統疾病。一切果蔬穀類的營養反而易消化、容易直接吸收,植物中纖維素能刺激腸道蠕動,支撐糞塊疏鬆不易硬結,防止便秘的發生。
9:安定神經系統 一般而言,蔬食常用的五穀類、硬殼果、蔬菜、水果,包括足夠的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、植物油、礦物質和維他命,都是各種身體必需的養分。蔬食可建造人體的組織,也可維護修補,併產生熱量,供給人體體能,使人的血液鹼性化,不使它危害地酸性化,並富有維他命,又能安定神經系統。
10:增強人體耐力性 蔬食者比肉食者更能承受長時間的辛苦工作,這種耐力的對比將近三倍;而從疲勞恢復完全體能的時間,蔬食者約為肉食者的五分之一。如在游泳、籃球、足球、舉重、拳擊、摔角、競走、馬拉松長程賽跑、自行車比賽等各項世界冠軍紀錄中,有些是由蔬食運動員創下和保持的。這些蔬食運動員遠超越肉食運動員的爆發力、持久力和體能。
11:營養更豐富 蛋白質在許多蔬食品中,含量比肉類的蛋白質更高。譬如黃豆含百分之四十的蛋白質,比肉類含百分之二十蛋白質足足高出一倍。有些堅果、種子、豆類也含百分之三十蛋白質。其它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和維他命,在水果和蔬菜中也都應有盡有;再加上豐富的纖維質,可以幫助消化和排泄。
文章取擷: https://www.top1health.com/Article/11683
特性【1】低膽固醇
人體血清中所含的脂肪,主要是指膽固醇、三酸甘油脂(又稱中性脂肪)、磷脂質以及游離脂肪酸。而膽固醇又分:「總膽固醇」、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(好膽固醇)」,以及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(壞膽固醇)」。好膽固醇有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,壞膽固醇則容易積聚在血管壁導致血管硬化。
正常時──總膽固醇應小於200 mg/dl,HDL男性應大於40mg/dl、女性應大於50mg/dl,LDL應小於 130mg/dl,三酸甘油脂(中性脂肪)應小於 200mg/dl。若總膽固醇大於240mg/dl,HDL小於35mg/dl,LDL大於160mg/dl,三酸甘油脂大於400mg/dl,即所謂「高血脂症」。
在各類食物當中,牛羊海鮮、海鮮、蛋黃、內臟等含有高膽固醇,容易造成體內「壞膽固醇」的產生,不宜攝食過量。而蔬菜不但膽固醇含量低,甚至瓜果類的膽固醇是為零,而且皆為「植物性膽固醇」,也就是「植物固醇」,它能幫助腸道抑制膽固醇的吸收,進而達到「減少壞膽固醇,增加好膽固醇」的功效。
常有病患問我,電視上說「吃燕麥就可以降低膽固醇」,是真的嗎?國內外都有研究證實,燕麥確實可以降低膽固醇。而實際上只要含有「β-葡聚醣」成份,主要是水溶性纖維,大多存在於大麥及燕麥中,適量攝取就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。
特性【2】低脂肪
「脂肪」是重要的食物營養素,主要來自動物脂肪組織(如豬油),亦有採用天然原料提煉而成(如橄欖油),或是天然食用脂肪進行化學處理後的產品(如人造奶油)等。對於人體來說,脂肪除了負責供給能量,也是促進食物口感的重要元素;但若攝取過量,容易導致體脂肪率過高、脂肪細胞體積擴增等的肥胖現象,成為引發各種慢性疾病的導火線。
在六大食物類別當中,蔬菜的脂肪含量超低,並富含纖維質及各種維生素,有助促進消化,對於經常「大魚大肉」的現代人來說,蔬菜當然是「常保健康」的必備食物。
但特別要注意的是,葉菜類雖然低脂但吸油率極高,例如菠菜、A菜,因此如果炒菜要盡量少放油,最好以「水炒」為佳;而根莖類的蔬果,因為營養成分為脂溶性,相對地這類蔬果吸油率低,故適合過油、油炒,例如:紅蘿蔔、番茄及青椒等。
特性【3】低鈉
「鈉」是人體不可或缺的一種礦物性元素,它能保持體內正常的滲透壓,對於酸鹼度、神經及肌肉活動、心跳規律等,都有重要影響;此外,汗水與淚水之所以帶有鹹味,也都與鈉有關。人體一旦缺乏鈉,就容易產生疲勞、虛弱、倦怠等現象;反之,若攝取過多,則易導致高血壓、腎臟癌等病症。
一般來說,我們可從自然食物、加工食品、調味品或某些藥物當中取得鈉,但最主要來源還是「食鹽」,因為一公克食鹽當中即含有400毫克的鈉,所以,無論是外食或自行下廚烹煮食物時,都應多加斟酌,不要偏好過鹹的口味。
在自然食物中,動物性內臟(如肝臟、豬心、豬腦)、有殼類海鮮(如螃蟹、鮮蝦、牡蠣)以及瘦肉等,鈉含量偏高;至於植物性的蔬菜、穀物、水果等,則鈉含量普遍較低,有益健康。
資料來源:蘋果屋出版社【食物自有大藥:養好腸胃,長命百歲的健康防癌飲食-Dr.青穀院長的幸福菜單】
解讀素食世界
近年來,素食主義因著有益身體健康的因素而在各國大行其道。 其實在十九世紀以前,避免食用動物性食物的觀念是由哲學家及道 德家所提出。然而,從1800年早期開始,人們為了要增進健康,同 時藉著正在蓬勃發展的科學方法,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研究素食對人 體的影響,以期得到更有利於人體健康的飲食方法,使現代人在面 對諸多慢性疾病時,可以有足夠的知識與其對抗。從此,提倡素食 的理由不再只侷限於哲學及道德的範圍內,更邁入了科學的領域之中。
素食的分類
1. 純素 Vegan Diet or strict vegetarian Diet
內容:蔬菜、水果、強化或全麥麵包及穀類、乾豆類、豆莢類、扁豆、核果類及類核果之種子、花生及花生醬。
排除:所有動物性來源之所有食物--肉、家禽、魚、蛋及乳製品,如牛乳、乳酪及冰淇淋。
2. 奶素 Lactovegetarian diet
內容:全素之食物+乳類及乳製品。
排除:肉、家禽、魚、蛋。
3. 蛋奶素 Lactoovovegetarian diet
內容:全素之食物+乳類及乳製品+蛋。
排除:肉、家禽、魚。
4. 襌長壽飲食(禪食) Zne macrobiotic diet
禪食由-3至+7,區分為10個等級,從含有10%穀類(cereal)、30%蔬菜類 (vegetabl)、10%湯(soup)、30%動物製品(animal products)、15%水果 沙拉(salads& fruit)和5%甜點(desserts)的「-3餐」, 到只吃100%穀 類的「第七餐」,變化頗大。 禪食建議人們維持「第3-6餐」的進食方 式。
本飲食建議嚴格地限制水份及其它液體的攝取。
5. 部份素食 Semivegetarian or partial vegetarian diet
內容:蛋奶素之食物+部份動物性食物,如家禽、魚及海鮮。
排除:紅肉(red meat)。
在傳統上,中國人是所吃的素食多是屬於比「純素」更純的「素」, 不僅禁戒一切動物性食物,連蔥、蒜、韭、薤等植物性「葷食」也在禁止 之列。天天吃素的,叫「長齋」;也有人不是天天吃素的,只在「初一、 十五」或每逢「三、六、九」日才吃;或者天天吃素,但是偶爾或一週可 以破戒一次;而這些吃素者的動機多半是屬於 宗教上的理由,與現代西方 是為了健康、節省資源而提倡素食有很大的不同。 由於本文所探討的是素食的營養問題,對於不完全禁戒吃肉的禪食及 部份素食就不多加討論了。
素食的優點
1.體重
一般說來,現代的中國素食已趨於太過精緻,著重食物的外觀及烹調 技巧,使素食也有葷食一般的外觀與口感,如「素雞」、「素鴨」、「素 排骨」、「素火腿」......等等。尤其為了追求美味及飽足感,多用油煎、油 炸的方式烹調,這與西方崇尚自然、粗糙的素食大不相同。因此現代的中 國素食所食入的油脂的平均量(某佛學院年輕奶素食者的調查,佔總熱量的 27%)比安息日會(24%)來的高。而民國79間國泰醫院對60位出家人所作的調 查亦發現體重過重者超過30%。因此,西方素食所推崇,可以控制體重、 預防肥胖、及肥胖相關疾病的優點,在台灣不見得存在,因此,建議素食 者不要因為追求美味而用了太多的油脂。 另外,在此必須提醒一些「身份特殊」的人,例如孕婦和幼童,嚴格 的純素食可能造成胎兒及幼童發育上的問題,這些人最好不要吃純素,若 可以吃蛋奶素,則較容易獲得足夠的營養。若是非吃純素不可,則建議您 找一位營養師,由她(他)為您提供正確的素食知識,使您可以得到素食的好 處,而非蒙受其害。
2.血壓
在西方的素食研究中發現:素食者的血壓隨著年齡上升的趨勢比肉食 者低,而在台灣則欠缺這方面的研究。不過西方素食者多半不吸煙、不喝 酒、體能活動較多,可能也是使血壓維持正常的因素。「鈉」是造成血壓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。隨著食品加工技術的進步, 一些仿肉(meat analoges)製品,如素雞、素鴨、素火腿或素肉罐頭等食品已 相當普遍,但它們所含的鹽(鈉)量不低,素食者食用太多這類食物時,所攝 取的鈉量並不比非素食者低,這是值得素食者注意的地方。
3.降低心血管疾病
在西方的研究中,發現素食者在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及死亡率皆較非 素食者低。不過,如同對血壓的影響一般,體重、吸煙、生活型態,如運 動的習慣,都會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治療發生影響力,不見得只是素食 的功勞。 一般說來,西方素食者因為食用低脂肪、低膽固醇、高纖維、高多元 不飽和脂肪:飽和脂肪比值的食物,使其血中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-膽 固醇的濃度較低。 而烹調用油的選擇也是重點之一。由於台灣素食者普遍使用黃豆油, 所以飲食中多元不飽和脂肪的比例較高,但是仍要注意一點,過量的油脂, 即使是含多量多元不飽和脂肪的植物油,食用太多仍會造成肥胖,引起心 血管疾病。
4.減少癌症的危險
由於素食者食用較多的纖維質,糞便中的膽酸及可溶性脂肪酸的總量 及濃度較低,同時較不易便秘,維持腸內有益菌的正常生態,縮短腸道中 致癌物質停留的時間,使得腸道黏膜細胞可以維持較佳的健康狀況,較不 易發生癌症的病變。
5.增進身體之機能
當體重維持在正常範圍內時,較不易罹患糖尿病、高血壓及心血管疾 病,對於已罹患這些疾病的人,若可以藉著正確的飲食,則可以矯正不正 常的疾病情況,並且使這些慢性疾病所造成的併發症延緩發生。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,攝取複合碳水化合物(富含纖維質)的比例較高 時,再加上多作運動,可以增進身體對葡萄糖的利用,有益於血糖的控制。
素食的缺點
1. 缺乏維生素B12
2. 缺乏鈣
3. 缺乏鋅
植物性食物含鋅量較動物性食品少。此外,纖維、植酸及草酸都會使 鋅的生物利用率降低,且奶素者若大量飲用含鈣較高的牛奶時,也會使鋅 的利用率下降。
給素食者的建議
純素食,因為不吃任何動物性食物,必需細心設計才能得到足夠的各類營養素。同時因為許多植物性食物為低熱量的食品,因此必須選擇大量、各種不同類的食物,才能確保營養素的足夠。對於具有特殊營養需求的人, 如孕婦、食量少的幼兒及老人、成長中的青少年等,必須小心的調配素食,否則容易發生營養不良的現象。此外,此類飲食必需補充維生B12,因為就目 前所知,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維生素B12。
一.由下列基本飲食來調整飲食配方,不僅要足夠,以符合個人需 要,並達到均衡的要求,每日飲食應包括:
二.廣泛的選擇各種食物,可嘗試使一日內所吃的食物種類超過二十種以上,以利達到均衡的目的。
三.必需增加額外的能量以符合需求時,以增加全穀類、麵包及牛奶或奶製品的方式處理,也可以用額外的點心來補充。
四.廣泛地使用未精製的穀類、豆類、核果、水果及蔬菜。
五.足量的牛奶及奶製品,以滿足鈣的需要量:
六.烹調用油不要過量,以免肥胖。
七.小心使用甜味劑,如白糖、果糖等。若必須使用時,建議使用未經精製的黑糖(紅糖),可以攝取到白糖(精製糖)中所沒有的礦物質
呷蔬食 十大幸福好理由
充滿喜樂的純蔬食主義者
近十幾年來,除堅持純蔬食外,我們還開始研究如何烹調美味的無油料理。從此,餐桌上總是充滿了令人驚喜的食物,真是幸福無比。
吃素數十年了,不僅身體愈來愈健康,精神上也愈來愈富足,靈性方面更是獲得了很大的提昇與進步。蔬食的好處實在多到不勝枚舉,對自己好,對動物、環境也都很好,堪稱是最愉快的環保行為。以下列舉吃蔬食的益處與大家分享:
一、有助改善過敏體質
我的小孫子一出生就有令人苦惱的過敏性體質,從小被感冒、氣喘、鼻子過敏、異位性皮膚炎、便祕……等問題纏身。跟著我一起過純蔬食生活後,所有的健康問題都改善了許多。恢復健康的關鍵就在飲食。
首先,我給他喝自創的健康飲品取代牛奶,再鼓勵、訓練他吃蔬果。記得小孫子剛回來住的初期,雖然曾兩、三度發燒感冒,但喝了蔬果汁後就恢復健康了,完全沒有服用任何藥物,後來體質愈來愈好,連感冒都很少發生。
二、穩定情緒,改善脾氣
植物性蔬果有助於穩定情緒,安撫躁動的脾氣。這是有事實根據的,一位開計程車的運將朋友跟我說,以前的他個性衝動、急躁,動不動就跟客人爭吵,後來棄肉食、改吃蔬食半年後,脾氣就有很大的改善。
三、降低痛風、關節炎等的發生機率
蔬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,有助於人體抵抗發炎,痛風、關節炎。
四、纖體窈窕,幫助控制體重
蔬食高纖、低卡,富含人體容易消化的植物性蛋白質,脂肪含量也遠比肉食低,對於體重控制大有好處。
五、清除體內垃圾,養顏兼美容
蔬食擁有豐富的膳食纖維,多多攝取,可以幫助排便順暢,保證腸道健康又乾淨。腸道暢通了,身體內沒垃圾,容光自然煥發,皮膚不再暗沈,皺紋也會減少。
六、降膽固醇,避免心血管疾病
肉類食物的脂肪豐富,攝取過量時,常會導致血中膽固醇升高,膽固醇含量過高就容易造成血管阻塞,成為心臟病和高血壓的主要原因。而蔬食因為脂肪含量極低,所以蔬食者的血中膽固醇含量通常遠低於肉食者,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往往較低。
七、腸道暢通,避免大腸癌
有研究指出,多肉的飲食習慣,因為纖維質欠缺,以致食物殘渣容易滯留在腸道中,較不易排出,滯留的時間一長,就會產生有毒的物質,進而大大提高罹患大腸癌的機率。
八、尊重生命,愛護動物
希望跟人類一樣是血肉之軀的動物朋友們也可以健康、快樂、幸福、自由地生活在地球上,不必因為人類的貪慾而遭受苦難。家裏的毛小孩是我們快樂的來源之一,同理心,其他動物也要愛護
九、節能減碳,保護環境
環保署於二○○八年通過「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」,其中之一就是建議民眾「多吃素食、少吃肉」,不僅是為了健康考量,多選用在地、當季的蔬果食材,並減少肉類的攝取量,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,為地球降溫,減緩地球暖化的速度。
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,畜牧業所消耗的水資源在全球水利用量的占比超過了百分之八,不僅對有限的地球資源造成壓力,所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污染對環境也深具破壞力。相較於肉食,蔬食大大減少了用水量以及污水的排放,的確是對土地比較友善又環保的生活方式。
十、蔬食容易儲存,更環保
植物性蛋白質比動物性蛋白質更方便儲存,例如:乾燥後的豆類可以長期儲存,與五穀混合使用就是極好的蛋白質來源,完全不輸給肉類食物,可說是成本低廉、健康又環保的食物。
《聖嚴法師》身心安頓的力量
文章分享取自於: http://www.theqi.com/essay/essay508.html
人生都會遇到各種困境,我在十三歲時出家,但國民黨自大陸撤退時,我卻還俗從軍,為什麼呢?因為我覺得中共信仰唯物論,在中共統治下,宗教是沒有任何空間的,如果留在大陸,我一定會被迫還俗,再也沒有接觸佛教的機會;如果暫時還俗,跟隨國民黨軍隊來台灣,我知道,有一天一定可以再回到佛教的懷抱,因此,我還俗時,心裡很踏實。在軍中遇到各種困境,我都以出家人的修持去面對它。雖然我是入世當一個軍人,但我是以出世的心態處世,在軍中我都不掩飾我是出家人,與大家相處也很融洽。
我在日本留學寫博士論文時,剛好遇到日本要與台灣斷交的變局,由於中華民國的護照將得不到日本承認,當時的留學生都惶惶不安,放下學業到處打聽各種消息,小道消息越多,人心反而更慌亂。
火還沒燒到你,不要怕,燒到了,再避火還來得及!
在混亂中,我反而安安穩穩的準備我的論文,上圖書館查資料。我的想法很簡單,等到要將我強迫遣返時,我就走人,否則我還是做我應做的事,心不亂才能做事,我就向同學說:「火還沒燒到你,不要怕,燒到了,再避火還來得及!」但是大家都聽不進去。亂了近半年,局勢明朗了,台灣同學的學業沒有任何進展,但是我的博士論文卻已完成了大半。
從軍十年後,我在三十歲時退伍,再度重新出家。當時台灣的出家僧人大都替人唸經、超渡亡靈,這樣做僅能餬口,沒有未來性。因此我選擇往高雄山中去閉關修行,當時根本沒有錢買生活用品,沒有牙膏、牙刷,就用樹枝刷牙;沒有洗衣粉,就將樹枝燒成灰,一樣具有洗衣的功效;沒有吃的,就吃野菜一樣可以度日。當時的心靈反而很豐富、很安頓,我就這樣在山中修行了六年,當地人都把我當怪物,我卻過得很快樂。
當物質的條件越差時,精神的層次反而可以超越環境向上提升。人不應該總是往物質方面想,只想吃好的、住好的、用好的,重要的是應該想想你生命的目標在哪裡。
現在大家人心惶惶,是因為沒有目標,一九六九年我到日本時,身上只有一張去程的機票,回程的機票在哪裡都不知道,我有信心且很安頓的原因是,我有一個學習的使命,我知道我一定能夠完成它。現代的人沒有目標,人生沒有任務,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挫折不安,人應該檢視自己的使命,錢多錢少不是大問題。
成功可以分為三種,一是金錢上的成功,二是權勢上的成功,第三是人格的成功,前面二者皆是虛幻的,台灣企業家都很有自信,認為能賺大錢都是憑自己的能力及努力得到的,其實能夠賺錢,有三分之二是靠大環境的,三分之一才是靠自己,錢就像水一樣,如果不下雨,台灣會有水嗎?權勢更是虛幻,現在政局變動快速,有人前一天還是院長、部長,睡一覺起來就不是了,像是一場泡影,一生工於計算,但卻從來沒有算到自己的遭遇。因此人格的成長才是個人真正的資產,個人的存在對社會有貢獻,對世界有好的影響,才是一個人的成功。一般人都汲汲營營於前面二者,很少去重視第三者,如果一般人開始重視第三者,對於一時的起落、得失都不會放在心上。
經濟的變化就如季節的變化,自有一定的調整規律。
台灣人現在的問題,在於想要過更好的物質生活,開習慣了賓士、凱迪拉克,要他回去騎機車,是寧願死也不願過以前的苦日子。其實,台灣人應該想一想,從騎腳踏車、機車到開轎車,最後開名車,這期間只有十幾二十年的時間,以前可以那樣過活,現在為何不可以?
從貧賤到富貴,人心是最感到快樂的,但是從富貴降到貧賤,人心就往往無法適應。紅樓夢描寫富貴世家,家道中落的過程,書中的人物是痛苦。面對經濟的衰退,台灣現在就像是紅樓夢的縮影,但是台灣現在的經濟並非一蹶不振,只是成長慢下來而已。
花無百日紅,台灣的成長不可能永無止境。天天晴天,草木都要枯死,經濟的變化就如季節的變化,自有一定的調整規律,人們應該學習調整自己面對它。經濟不好,就節省一點,節制一點物質的欲望,現在人的痛苦就是想要的太多,實際需要的並不多。
我到過德國弘法,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:台灣人辛苦賺錢,只想要買一輛德國製造的車子,但是,德國人反而放棄汽車,改騎腳踏車上街。不景氣的時候,台灣是否能夠重新騎上「鐵馬」,節省資源,保護環境?
現在很多人對未來惶惑不安,我認為,把握當下很重要,再怎麼擔憂未來也沒有用,最重要是腳踏實地。人們應該肯定、接受事實。什麼是事實?無常、變化就是事實,不只環境的變化是無常的,就連我們自身也是無常的,例如健康;面對、接受無常,就能對內外的變化有所準備。
因此我常說,面對生活「要有最好的準備,最壞的打算」,無常是生命的變數,無法加以控制,只有做好心理準備才能在心理上有較好的適應,接受任何的打擊。
日前,我到花蓮縣萬榮鄉的見晴村慰問桃芝颱風災民,這個村莊受到桃芝颱風重創,全村遭到土石流覆蓋,但是全村沒有一個人傷亡,為什麼?因為過去見晴村早已遭遇幾次較不嚴重的風災,因此對桃芝已有準備。當村長發現當晚情勢不對時,立即命令全村撤離,因此,才能將傷亡降到最低。外界赴見晴村慰問,看到村民並沒有太多的悲傷,因為他們保全了生命。
所以,面對變局,首先就是不要自亂陣腳,堅持走自己應走的路。收入少一點就少花一點,房子換小一點,車子不要開了,調整一下就能適應,只要觀念稍微調整一下,日子一樣可以過下去。
以前有位房地產大老闆,有一次遭逢不景氣,周轉不過來,結果連自己住的房子都被查封。有一位朋友看他可憐,就借一間屋頂上加蓋的鐵皮屋給他住,一家五口就擠在這小屋中,一天只有兩把麵條度日,小孩子還是照常上學,只是便當只有麵條而已,夏天熱得受不了,白天就到公園納涼,晚上再回去睡覺。如此過了一年,這位大老闆終於東山再起。如果這個老闆當初想不開,有了輕生的念頭,這一家人現在還有快樂的日子嗎?因此,「活著」比「什麼都沒有」重要,只有活著才有希望,只要有最低限度的物質維生,人就可以活下去。
福報,總是降臨於厚道的人
轉載自: http://neilocean.blogspot.tw/2012/11/blog-post_24.html
每一個人都是自我生命的藝術家,可以彩繪自己的人生世界;
每一個人都是自我聲明的工程師,可以雕塑自我的美好形象;
冷靜是智慧的門戶,勤勞是成功的種籽,感恩是幸福的泉源,懺悔是改過的妙方。
謙卑,在人前,所向盡通;傲慢,在人前,寸步難行。
行為,可以看出做事能力;言談,可以察知品德修養。
不懷恨,不怨尤,就會少煩少惱;不計較,不比較,必然多助多緣。
忙,像一把鋒利的慧劍,能斷妄想的葛藤;忙,是點石成金的手指,能化腐朽為神奇。
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,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。
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,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。
勇者創造命運,弱者依賴命運;仁者靜觀命運,智者改變命運。
待人厚道是美德,令眾人敬愛;待人刻薄是缺德,令眾人厭惡。
為人處事,要能如「水」;遇山水轉,遇案水轉,遇石水轉;無論遇到誰,我轉。
柔和的音聲令人心生歡喜,正義的音聲使人盪氣迴腸,慈悲的音聲讓人終生難忘,讚美的音聲給人如沐春風。
幸運,總是垂青于勇敢的人;福報,總是降臨于厚道的人。
一忍可以擋百勇,一靜可以制百動,
一勤可以成百業,一心可以做百事,
一善可以消百惡,一念可以超百動。
無需放棄,只需放下
轉載自: http://neilocean.blogspot.tw/2012/11/blog-post_18.html
1、焦點:焦點決定感受。
2、放下:無需放棄,只需放下。
3、接受:沒有真心的接受別人,就無法走進別人的世界。
4、環境:你改變不了環境,就會被環境所改變;選擇什麼樣的環境,就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。
5、分享:分享就是播種,播種的越多,收穫就會越多。
【放下】
寒山拾得問答:
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輕我賤我騙我,如何處治?
只有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,再過幾年你且看他!
本周名言:
"相較於忍,我比較喜歡恕,因為忍字心上一把刀,恕字卻是如意在心頭。"
子貢問曰,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。子曰,其恕乎-----> 推己及人謂之恕。
KEEP SMILING, SAVOUR EVERY MOMENT, LIFE IS TOO SHORT …
有一個富翁得了絕症,他覺得自己將不久人世,心中很難過,還好他去請教一位隱居的名醫。
名醫把脈診斷後,說:"這病除了一個辦法外無葯可醫,我這裡有三帖葯,你依續照做,〝一帖做完再打開另一帖〞。
富翁回到家,打開第一帖:"請你到一處沙灘,躺下30分鐘,連續21天"。
富翁半信半疑還是照做了,結果每次一躺就躺了2個小時,因為雖然他很有錢,卻從來沒有這麼舒服過,聽風聽海和海鷗鳴叫。
第22天他打開第二帖:"請在沙灘上找5隻魚或蝦或貝,將牠們丟回海裡,連續21天"。
富翁還是滿心懷疑,還是照做了;結果每次將小魚蝦丟回海裡時,他卻莫名地感動。
第43天他打開第三帖:"請隨便找一根樹枝,在沙灘上寫下所有不滿和怨恨的事"。
每當他寫完沒多久,海浪漲潮時就把那些字沖掉了,他哭了。回家後他覺得全身舒暢,很放鬆,甚至不怕死了。
原來人因為學不會三件事,所以不快樂:
一. 休息
二. 付出
三. 放下
忘不掉、捨不得,是幸福的開始
摘自天下雜誌 蔣勳專訪: 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39545
生命裡忘不掉、捨不得,都是幸福的開始,不是一直要有新的東西,然後把舊的丟掉,這樣不會有記憶。幸福,就是從這些事情慢慢建立的。
禪宗裡面常常有個小沙彌,一直問師父,「什麼是佛法大義?」就像我們現在一直在問,「什麼是幸福?」老和尚回他,「你今天吃飯了沒有?吃了,就去洗碗啊。」
這是禪宗。其實是告訴你,把此時此刻該做的事情做好,就是幸福。點點滴滴的生活裡,最平凡的細節加起來,才是幸福。
現在,我們看到一點風吹草動,就覺得活不下去。
好多人在說歐債危機、金融風暴,竹科停車位愈來愈多,日子該怎麼辦?好多企業朋友來找我,說這個是硬著陸,不是軟著陸。
一個特別焦慮的竹科企業老闆,要我幫他卜卦,我用錢幣丟一個爻出來,好死不死是個損卦,他臉都白了。
其實,《易經》沒有所謂好跟不好。因為損卦後面的卦,就是益卦。我跟他說,企業其實有個損益點,損是往下的弧線,益是往上的線,兩個經常交錯出現。
個人的生命、企業的生命、國家的生命都一樣,不會永遠是益,也不會永遠是損。到了山頭就往下坡,到了山谷就往上坡。
我跟他解釋,損卦裡六個爻,他聽到就笑了。因為裡面說「三人行,則損一人」,他說公司已經裁員三百人了。
損卦裡說「損其疾,使遄有喜,無咎」,意思是你可以趁這個機會,把個人和企業的弊病減損掉。
所以,損不是說損失,而是減損。卜到損卦時,誠信很重要。裁員也好、減薪也好,要讓人信服,就能度過。
幸福不是分數或排名的問題,而是怎麼回到「敬」這個字,讓我們尊重所有的物跟人。
人類數千年文明中,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濫用物質。
我看到上一代對物質都很珍惜。我們家六個小孩,衣服都是媽媽親手做的。衣服大哥穿過換我穿,再換弟弟穿,破了就做抹布。釦子都會剪下來,我媽媽就放在一個瓶子裡面,因為她認為什麼東西都不能丟掉。我覺得這裡面真的有幸福感。
現在,很多小孩子玩touch(觸控)手機,幸福不是只有在touch機器。你要知道你最愛的人,跟他touch也很幸福。但現在人跟人之間很害怕touch,不太敢用觸感。
我跟朋友說,這世界上有七十億人,能跟你touch的人很少很少,你一定要珍惜體溫的記憶。味覺也是。
我常跟人說,母親走了七年,但她氣味還在,別人很難理解。但我覺得,因為你曾經有過那麼深的身體記憶,你不會忘記。我覺得那就是幸福感。
我經常講美,美就是把這些記憶找回來。我住在淡水河邊,可以感覺到河的氣味,招潮蟹、蛤蜊的氣味,空氣裡帶著鹹和腥。把這些味道找回來,是很快樂的,才不會對一個地方感覺陌生和荒涼。
我有些朋友住在台北的豪宅,有的憂鬱症嚴重到吃六顆百憂解都還不能睡覺。
有時候,我想幫他們把身體裡的記憶找回來,卻發現他們住豪宅,兩年都沒開伙,廚具上保鮮膜都沒撕掉。他們會憂鬱,是因為沒有家的氣味記憶。
生命裡忘不掉、捨不得,都是幸福的開始,不是一直要有新的東西,然後把舊的丟掉,這樣不會有記憶。幸福,就是從這些事情慢慢建立的。
在這世上,如果有一個人是你關心的,那你就為他做一點事,給他一點溫暖。當他憂傷時,讓他靠著你的肩膀,這絕對是最重要的幸福感來源。